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4篇
  免费   1051篇
  国内免费   681篇
耳鼻咽喉   130篇
儿科学   152篇
妇产科学   159篇
基础医学   663篇
口腔科学   135篇
临床医学   1090篇
内科学   857篇
皮肤病学   116篇
神经病学   244篇
特种医学   374篇
外科学   922篇
综合类   283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086篇
眼科学   113篇
药学   1133篇
  14篇
中国医学   1033篇
肿瘤学   5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645篇
  2012年   970篇
  2011年   1036篇
  2010年   884篇
  2009年   815篇
  2008年   869篇
  2007年   802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 综述目前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用于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和Google上检索近年国内外资料,阐明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靶向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对超顺磁性纳米粒、胶束、树状大分子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传统肿瘤化疗药物普遍存在疗效低、副作用大等问题,而近年来研发的pH响应的纳米载体可通过EPR效应积聚于肿瘤组织,并在弱酸性的肿瘤细胞外液或经内吞作用后在细胞质或溶酶体中释放药物。该pH敏感型载体能促进药物的靶向递送,在减少系统性副作用的同时提高肿瘤化疗疗效。结论 pH敏感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具有靶向性、高效性、安全性的递药系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2.
乔晓亮 《安徽医药》2018,22(6):1123-1125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宫颈癌中的变化及对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2例(宫颈癌组),检测术前空腹血浆FIB和SCCA水平,同期选择宫颈良性病变患者50例(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浆FIB和SCCA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宫颈癌患者手术一周后再次检测血浆FIB和SCCA水平的变化.结果 宫颈癌患者血浆FIB和SCCA水平分别为(4.40±1.29)g·L-1和(6.62±-1,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72、132.072,P<0.05);血浆FIB和SCCA水平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相关,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l~Ⅱ期患者(P<0.01);在手术1周后宫颈癌患者血浆FIB和SCCA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 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其体内血浆FIB和SCCA水平变化显著,并且血浆FIB和SCCA水平变化趋势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血浆FIB和SCCA可以作为宫颈癌患者诊断、疾病监测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模拟海难落水所致重度低体温损伤,比较鉴定低温海水浸泡模型动物血浆蛋白质组差异,为研究低体温相关血浆蛋白提供线索。方法将5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平均分成5组,分别在低温海水中浸泡0、2、4、6、10 h后采集下腔静脉血。分离血浆后,用试剂盒去除Ig G和白蛋白等高丰度蛋白,并经过除盐后采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对差异1.5倍以上的蛋白斑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应用NCBI或Swiss-prot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大鼠浸泡在15℃海水中,中心体温(肛温)迅速下降,浸泡30 min降至19℃,浸泡120 min降至16℃左右,体温维持不变,说明进入重度低体温状态。初步鉴定出3个与低温相关差异蛋白,肺表面相关蛋白A(SP-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K(SPA3K)和抑制物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与正常大鼠相比,这3个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着低温海水浸泡时间的延长明显上调。结论低温海水浸泡后的大鼠血浆蛋白质组相对正常大鼠血浆蛋白质组有改变。研究差异蛋白有助于阐明低温损伤的分子机制,为研究和治疗低体温症提供靶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虫草素(cordycepin,Cop)联合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炎症失衡和肝肺病理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LPS组)、LPS+Cop组、LPS+Gln组和LPS+Cop+Gln组,腹腔注射LPS(5 mg/kg)诱导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ELISA检测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TUNEL染色观察肝肺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肺组织中Caspase-3表达水平及NF-κB p65的磷酸化情况 。 结果 LPS+Cop组、LPS+Gln组和LPS+Cop+Gln组均能逆转LPS诱导的促炎因子(IL-6、TNF-α、IL-1β)的高表达和抗炎因子(IL-10)的低表达(P<0.05),减轻病理损伤,抑制细胞凋亡(P<0.05),降低凋亡蛋白Caspase-3高表达(P<0.05),下调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P<0.05)。 结论 在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模型中,虫草素联合谷氨酰胺能有效改善其炎症失衡和肝肺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比分析一款新结构可降解支架和传统结构可降解支架力学性能和对狭窄血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将新结构支架和传统结构支架分别植入直径狭窄为30%的血管,对比分析两种支架的支撑性能及其对狭窄血管重构的影响。结果与传统结构支架相比,新结构支架的径向回弹率和狗骨头率分别降低了26.6%和34.7%。此外,植入新结构支架的狭窄血管回弹较小,拥有更平滑更大的管腔。结论对比传统结构支架,新结构支架具有更高的支撑性能,对狭窄血管的治疗效果更佳。具有高支撑性能的新结构支架有望成为临床介入治疗设备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按照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未用过胰岛素的患者,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起始剂量为10~16 U/d,之前已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根据之前用量和血糖控制情况适当调整。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将40 mg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给药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肾纤维化指标和肾血流量参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1.67%和8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和IV型胶原(IV C)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肾纤维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肾内段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显著上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水平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肾脏血流参数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血糖指标,改善肾功能、肾纤维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DFI)对男性生育力评估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460例男性不育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107例正常生育男性纳入对照组。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液常规,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检测精子DFI。将精液常规结果分为精液正常、少精子、弱精子和少弱精4类。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精液常规构成比和精子DFI;比较不同年龄(<30岁,30~39岁,≥40岁)患者精子DFI水平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水平精子DFI(≤15%,15%~30%,≥30%)患者的体外受精(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生殖结局。结果:观察组中精液正常、少精子、弱精子、少弱精所占比列分别为22.17%、13.26%、52.62%和11.95%,对照组分别为60.96%、34.59%、1.75%和2.7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精液正常比例下降,少精子、弱精子和少弱精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精子DFI≤15%所占比例下降,DFI≥30%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加,精子DFI≤15%患者所占比例下降,精子DFI(15%~30%)与精子DFI≥30%患者所占比例增加,3组间精子DFI的分布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FI≥30%来源的IVF或ICSI胚胎,其早期流产率显著升高(31%和25%,均P<0.05),但受精率、卵裂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育男性的精子DNA碎片率更高,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DFI≥30%的精子受精的胚胎早期流产率较高,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妊娠结局,因此DFI对不育男性的生育力评估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中风伴有肢体痉挛疼痛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肌张力及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患肢肌张力改善、疼痛减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中风后肢体痉挛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49.
论中药质量源于设计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形成于生产过程,优化提高于生命周期。该文在回顾制药QbD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围绕质量设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详细解读了制药QbD实施方略。在分析中药研发和生产应用QbD难点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药QbD的"四全"模式,即全局设计、全息分析、全面控制和全程优化,体现了中药质量设计的系统观和整体观。在全局设计中,构建以临床疗效为导向和以多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中药质量问题空间和解决方案空间。全息分析中重视"析"的方法和技术,具备更高层次的中药质量理解和设计整合功能。提出综合应用检验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预测质量控制和智能质量控制实现中药产品质量一致性和工艺系统可靠性。全程优化致力于生命周期内的中药质量和过程能力改进。实施QbD有利于化解中药研发和制造生态系统内在矛盾,为中药质量和产业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0.
该文在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基于设计空间的银杏叶片高速剪切湿法制粒工艺控制策略,提高过程质量可控性和产品质量一致性。以颗粒中间体的中值粒径(D_(50))和松装密度(D_a)为关键质量属性(CQAs),采用失败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辨识潜在关键工艺参数(pCPPs)。采用Plackett-Burmann设计对潜在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筛选,确定黏合剂用量、湿混时间和湿混搅拌桨转速为关键工艺参数(CPPs)。在关键工艺参数范围内,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开发工艺设计空间。ANOVA分析显示回归模型的P0.05,且失拟值0.1,表明其可较好地定量描述CQAs和CPPs之间的关系。设计空间内任一CPPs组合均能分别将颗粒D_(50)和D_a控制在170~500μm和0.30~0.44 g·cm~(-3),进而满足银杏叶片机械性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